迎峰度夏的挑戰臨近,電煤的庫存也再創歷史新高。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理事長石瑛在日前表示,截至6月末,國內火電廠存煤約2億噸,存煤同比增加約2800萬噸,增長16%,電廠存煤可用約30天。
由于市場煤價跌破了部分地區的長協價,部分中長期合同兌現率下降。在日前舉辦的全國夏季煤炭交易會上,中長協的違約問題再被多家企業擺到桌面。
電廠開始成為中長協違約方
河南能源集團的與會代表在現場呼吁要求煤企與電企及下游要進行長期電力履約的同等責任,協調加強對長協合同的監管,要求按照原先實行“欠一罰三”,“三個百分百”等政策督促下游保供。
山西焦煤與會代表則在現場提出,“中長協方面,目前我們感覺只對供給側是嚴監管,單方監管比較嚴,對需求側基本沒有監管。如果煤礦少發了煤就需要欠一補三,但如果是電廠不接煤,想讓他們欠一補三肯定很難。現在我們有煤礦已經出現頂庫,但是電廠又不接煤,(中長協)我們也不敢賣,這個情況是需要調節。”
該與會代表表示,現在下游用戶可以按需采購,但是煤礦卻不能以銷定產,導致了現在許多煤礦發生頂庫,特別是現在每天都有產量任務,還有年度考核等原因導致我們一方面賣不出去,一方面全天生產煤礦也無法檢修。
平煤集團的與會代表也在現場表示,在目前電煤寬松的情況下,庫存在增加,工作量也很大。對目前的合同實際上還是有一定情緒,還是應該對我們的調節量要有一定的約束。“像在電煤保供比較緊缺的時候,我們有時候從市場買高達60塊錢一噸的煤,包括我們的焦煤都用到了電煤保供上,當時損失非常大,所以在目前這種寬松的情況下,我希望咱們作為上下游之間還是要有同一個做法。”
煤價雖然持續下行,但電力企業自身的情況仍未得到徹底的改善。華潤電力在會上介紹自身情況時表示,1-6月份華潤的發電量是1137億千瓦,同比增加12.3%。“雖然總體盈利了7億,但是火電經營還是非常困難,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有三分之一的電廠在6月份還是虧損狀態。”
業內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此輪煤炭降價雖然幅度很大,但還只是讓煤價回歸到了此前的合理價格區間。而市場煤價跌破了部分地區的長協價,這樣一來長協煤便不再是電廠唯一的選擇。
石瑛也在介紹情況時指出,當前煤炭市場供需偏弱,各環節煤炭庫存持續攀升,“買漲不買跌”情緒濃重,煤炭中長期合同違約現象增多,部分中長期合同兌現率下降,煤炭中長期合同的權威性受到挑戰。
國家能源集團的與會代表也發出警告稱,分階段看,迎峰度夏前集中補庫的需求和意愿轉弱,迎峰度夏期間維持供大于求的市場格局可能性在加大,前期寬幅震蕩,后期見頂回落,可能再次進入下行通道,部分成本高,熱質低、區位差的煤礦,有跌破成本線退出市場的風險。
談及煤炭價格未來走勢,山西省能源局副局長王茂盛日前在會上表示,“煤炭的價格在近期是止跌的,但還是處于小幅震蕩的過程,受到進口煤增加與電廠煤持續高位的影響,迎峰度夏還不足以對煤價上漲形成有效的支撐,預計下一階段的煤炭價格仍將承壓運行。”
國內煤企受外煤沖擊影響較大
除了電企對夏季高峰感到壓力,煤企也在近期受到了來自進口煤的沖擊。
河南能源的與會代表表示,河南能源當前煤炭產量是8000萬噸,隨著煤炭價格連續6個月出現下降,期間減利增虧達到200億元以上。而煤炭價格的快速下降與進口量大以及當前煤炭產量高有著直接的關系。應當減少劣質煤的進口,對進口的劣質煤進行限制與把關。
晉能控股的與會代表在會上表示,“我們要求合理控制進口煤,1-5月我國進口褐煤7122萬噸,占總進口量的39%,嚴重擠占了我國煤炭市場,對我們煤炭生產造成了擠壓。建議通過加強原產地管理和嚴格通關檢驗,堅決抵制劣質煤進口。根據國內供需狀況確定進口規模,可采取配額制的方式控制進口總量以及進行階段性的調節。”
煤企的建議并非空穴來風。根據海關總署在6月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2023年5月份進口煤炭3958.4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054.9萬噸增加1903.5萬噸,增長92.63%。
此外,煤炭清潔化利用問題也被提及。中煤集團的與會人員在會上表示,中煤集團這兩年累計投入了將近2000億在尋求煤炭清潔化利用的轉型和升級。但還是沒有獲得實質性的突破,無論最后是把煤燃燒掉還是拿去做化工,還是屬于一個最基礎的應用。
在最后一天的會議上,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理事長楊顯峰在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煤炭行業這段時間需要加強行業自律,在煤炭市場上行的時候,行業自律大家覺得沒必要,但是當開始下行,就要把行業自律放到第一位,“首先在市場下行的過程中,不要相互去搶占市場造成踩踏性交易,降價降到最后傷害的還是煤炭行業的利益,所以在這個領域我們還是要抱團。大家要用好行業里長遠的人際關系,把我們這幾年來之不易的形式能夠保持住。”
(關鍵字: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