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日前在“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研討會”上表示,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應更好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并加快人民幣相關金融市場建設,預計人民幣匯率貶中趨穩,幅度可控。
加強匯率機制改革
“去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幾輪較大幅度持續貶值,說明我國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問題,是基本面和預期共同發生作用的結果。”與會專家指出,從外部因素來看,美國經濟復蘇強勁,美元指數上升。從內部因素來看,盡管2016年國內宏觀經濟仍在合理區間內,全年GDP保持在6.7%。但經濟運行過程中一些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并伴隨新問題出現。如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結構調整與改革壓力并存,國企改革進展緩慢,民間投資大幅下降,資金脫實向虛問題等。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治研究所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認為,影響貶值最大因素是匯差。持續外場干預引發人民幣貶值預期,這和自身經濟基本面有一定關系,但更重要的是與當前匯率機制有關。
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孫魯軍認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方向下一步要從原則上著手,從“有管理”三個字入手,籃子、盤子和定價是今后改革重點。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指出,今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穩表現,得益于市場預期的有效管理,基本面是硬的,預期是軟的,預期與匯率變動方向保持雙向互動關系,無論是外匯儲備管理或是市場匯率管理,都朝好的方向發展。
人民幣貶值幅度可控
對未來人民幣走勢,與會專家認為,2017年人民幣仍面臨一定貶值壓力。從國際因素看,美國經濟有望溫和增長,市場對美聯儲2017年加息預期增強,這仍將是未來人民幣貶值最主要的外部壓力。從國內因素看,盡管近期經濟運行多項指標企穩回升,但經濟運行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經濟增長可能繼續放緩。
“不過,人民幣貶值幅度基本可控。同時,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匯率指數保持基本穩定。”與會專家認為,隨著美國經濟穩步復蘇,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必將推動國際資本回流美國,包括中國在內的非美貨幣仍將普遍面臨貶值壓力。但從各國經濟基本面來看,相較于其他貨幣對美元的跌幅,人民幣的下跌或將相對溫和,這將有助于穩定人民幣對一籃子匯率的貶值幅度。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認為,在政策上,要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更好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主動以人民幣形式進行跨境融資。在市場方面,要加快人民幣相關金融市場建設,最重要的是在外匯市場要加快對沖產品發展。鄂志寰認為,在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的情況下,企業需要更多手段管理人民幣匯率風險,在提升人民幣匯率流動性的同時,要從機制上給予對沖匯率波動風險的手段和工具,推動金融市場建設和發展。
(關鍵字:人民幣 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