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圣誕季,多個國家的大街小巷、家里家外都點綴著各式各樣的圣誕裝飾物品,人們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圣誕節對于多國民眾而言都非常重要,因此一直被商家視為擴大消費的大好時機。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較大的背景下,透過消費者的圣誕購物水平,能夠更加清晰地感知全球經濟冷暖。
消費習慣正在改變
今年美國經濟強勢復蘇,居民消費熱情也隨之提高。進入12月份,美國居民的網絡熱搜詞普遍與圣誕節相關,包括圣誕裝飾、圣誕樹、給親朋好友買的禮物等,商業街上隨處可見的櫥窗上貼著大大的“SALE”。
根據蓋洛普的民意測驗,美國人今年在禮物上的平均花費大約為885美元,比2017年10月份記錄的906美元略低,但仍高于自經濟衰退以來蓋洛普對10月份假期支出的預測。同一項調查顯示,33%的美國人計劃至少花1000美元買圣誕禮物,22%的人計劃花費500美元~999美元,29%的人會花不到500美元,3%的人會花不到100美元,只有8%的人因為不慶祝節日而不打算花錢買圣誕禮物。
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圣誕假期零售額預計將超過1萬億美元,這是自2011年以來最強勁的增長。店內銷售額預計將同比增長4.4%,電子商務銷售額預計將增長16.6%。受此調查影響,亞馬遜和eBay領漲。
eMarketer首席分析師安德魯·利普斯曼表示,雖然電子商務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兩位數增長,但實體零售應該會成為今年假期的亮點。雖然并非每個實體零售商都在蓬勃發展,甚至今年有些零售商已經關門,但其他零售商將在火熱的消費經濟中受益。通過門店改造、簡化付款流程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等方式,線下零售店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人們的圣誕消費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瑞典商貿聯合會預測,今年圣誕節,瑞典人均將消費3300瑞典克朗用于購買圣誕禮物,這就意味著瑞典將在此投入230億瑞典克朗,人均消費比去年增長了200克朗。調查顯示,1/3的消費者將在網上購買禮物。尤其是18~25歲的年輕群體,7/10的禮物會在線購買。
除了“買買買”,度假也成為圣誕消費的新方式,這一趨勢在中國尤為明顯。因為剛過完“雙11”網絡購物節,中國居民圣誕節消費欲望并不強烈,因為臨近元旦假期,因此度假出行成為他們的首選。“辛苦忙碌了一年,趕上‘雙旦(圣誕、元旦)’,想通過放松身心的旅游來迎接嶄新的一年。我已經訂好了去玻利維亞的機票。”在北京上班的白領小汪說,他要來一場長達14天的跨年之旅。
途牛發布的預訂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雙旦”期間行程在3天以上的出游人次占比近七成。利用年假、調休假“拼假出游”成年末出游關鍵詞。沒有長假的消費者,也不愿錯失出游機會,1~2天的周邊游同樣火熱。
追求品質生活是中國消費的新趨勢。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中國將為世界經貿發展注入更多新動力。
英國消費者信心下降
并非所有國家的圣誕消費都那么“熱鬧”,傳統圣誕消費大國英國今年的圣誕消費預期就差強人意。
媒體報道稱,英國的“黑五”預期客流量比去年下降了4.2%。Springboard分析公司表示,這個數據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最差數據。
11月份,市場研究公司捷孚凱(Gfk)長期跟蹤的英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了3個點,低至-13。消費表現可以用“極差”來形容。
根據Gfk研究,英國人當下最大的顧慮就是沒有足夠的生活費用來支付食物住房和水電等各種賬單,第二大顧慮是英國國民醫療系統,第三大顧慮就是脫歐。
“可以說,對未來的不確定和不安定是英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降下的最大原因。”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世界經濟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倪月菊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包括英國在內的發達國家退出貨幣寬松政策,轉向加息,將波及到相關服務業,并引發行業利潤下降,進而影響消費需求。
消費者過節的心情冷暖自知,在出手購物的時候,也因此多了一份考量。
(關鍵字:經濟 圣誕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