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日前從安徽工業大學了解到,該校副教授龍紅明發現,在不影響燒結正常生產的前提下,通過配入一定量的尿素,可脫除鐵礦石燒結過程中產生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二噁英。隨著鐵礦石燒結、電弧爐煉鋼、再生有色金屬生產等行業二噁英排放標準和二噁英監控規范的制訂,尿素將作為價格低廉的抑制劑推動這些行業減排二噁英。
該技術無需改造現有的工藝和設備,只需一個尿素緩沖池,將尿素溶于水后加入到燒結混合料中,不僅可防止尿素揮發,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而且容易精確配料。加入占燒結料總量萬分之五的尿素后,二噁英的毒性當量排放濃度為0.287納克/標準立方米,比未加尿素的排放濃度減少了63.1%,二噁英減排效果最明顯。目前,我國燒結礦產能為5億噸左右/年需要尿素25萬噸。而當前我國尿素產能過剩1000多萬噸/年,市場供應充裕;其價格在1900元/噸左右,經濟上也能過關。
燒結是鋼鐵生產的重要工序,也是僅次于城市垃圾焚燒爐的第二大二噁英排放源。鐵礦石燒結過程中,主要是低溫(200℃~500℃)反應區產生二噁英,而尿素加熱后的主要反應也集中在低溫區(200℃~500℃)。尿素受熱分解產生的氨氣,可阻止氯化氫進一步分解,從而有效降低形成二噁英的氯源,而且含氮分子還可能與銅、鐵及其他金屬反應形成惰性化合物,從而減弱或消除金屬及其氧化物催化形成二噁英的活性與幾率。同時,反應后多余的氮以氮氣和固體硫酸銨顆粒的形式被抽風脫離燒結礦,進入粉塵被除塵器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