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響下半年鋼材市場的主要因素綜合平衡分析中,我們認為2006年下半年中國鋼材市場盡管總體走勢稍弱于上半年,但仍有價格上漲空間。總體市場走勢會在合理價格或較高價格區間進行價格盤整和震蕩。除了國內鋼材市場如何走出目前困境,兩種前途將直接影響下半年鋼材市場走勢外,對影響下半年鋼材市場的幾個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一、國際鋼材市場價格走勢并沒有走出景氣周期
下圖為世界鋼材市場CRU價格指數走勢圖
2002年以前,世界鋼材市場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鋼產量徘徊在7-8億噸之間,其中產量的增長主要來自于中國鋼產量的提高。從圖中可以看出,1995年-2001年間,世界鋼材市場價格總體是下降趨勢。許多國內外鋼鐵企業幾乎陷入了虧損狀態。2002年初,世界鋼鐵行業市場的轉機終于發生了。
從2002年初到2004年底的3年時間里,由于中國經濟和投資增長,帶動鋼材需求超過20%的增長。同時帶動世界經濟也步入較快發展的軌道。世界鋼材市場出現了需求增加,價格上升的景氣走勢。由于資源增長較快,社會庫存也快速增加,終于引發了2005年世界市場鋼材供需大態勢的周期性變化,鋼材市場價格再次跌入低谷。中國鋼鐵企業出現了34%虧損面。實際上從2002年初,到2005年底,四年期間的鋼材市場價格從低谷中走出,攀上歷史的高峰,再跌入行業成本線附近的低谷。這種走勢是一個典型的市場周期性變化。
雖然從圖中看,似乎2006年1月的鋼材價格遠遠高于2001年的鋼材市場價格,但這價位差恰恰是這幾年間,伴隨鋼材價格上漲,鐵礦石,焦碳、鐵合金等原材料價格大幅跟漲造成鋼鐵成本大幅攀升的結果。
當美國鋼鐵市場從2004年8月,歐洲從2005年1月,中國從2005年3月紛紛陷入市場資源過剩,價格下跌通道,歷經近一年時期的價格回落,世界各區域市場鋼材價格幾乎都逼近行業成本線。然而,令許多人始料不及的是,國際鋼材市場價格在低谷中持續不長時間,就首先在美國出現了價格回升。從今年初開始,這種價格回升趨勢伴隨需求的增加,在世界范圍內已經越來越清晰了。
然而令許多人沒有想到的是:世界鋼鐵市場在價格大幅下跌中,經過一年多的減產、壓庫,當歐美庫存恢復到正常水平后,市場走勢并沒有在低谷中震蕩、徘徊。2006年初,隨著美國市場鋼材價格率先止跌回升,亞洲和歐洲鋼材市場價格也重新走上了不斷快速攀升的軌道。到六月底,僅僅幾個月時間,世界鋼材市場價格已經超過去年的最高價位水平,甚至接近了2004年8-9月間世界鋼材市場的歷史最高價位。目前世界鋼材市場價格仍保持高位盤整和穩中趨升的走勢,不用多久,就會再創鋼材市場價格的歷史新高。
1、隨著國際經濟全球性增長期的開始,鋼鐵需求也呈現增長的趨勢,國際鋼鐵市場的演變趨勢也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世界經濟連續4年保持較快發展的態勢。今年世界經濟總體仍然保持4%以上的較快發展。不僅歐、美經濟增長,而且發展中國家的區域板快經濟增長仍然很快。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潛在市場需求是世界經濟長期發展的主要動力。盡管這是一個較長期的社會經濟發展進步過程。但是畢竟展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未來總趨勢,也展示了世界鋼鐵消費增長總趨勢。正是這個基本趨勢決定了國際市場鋼材需求出現了緩緩增加的態勢。而且除了美國、歐洲需求增長,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已經呈現鋼材需求和鋼鐵生產能力同步快速增長的勢頭。今年世界市場價格走出低谷,出現持續回升的走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世界經濟發展帶動鋼材需求出現可以感覺出來的增長趨勢。
在這個世界經濟發展總趨勢中,盡管每年都有具體變化,但總趨勢不會變。正是從世界經濟出現加快發展的總趨勢中,曾經被稱做夕陽工業的世界鋼鐵結束了近20年年產7-8億噸鋼的產量徘徊,從2002年起開始步入了需求快速增長的道路。每年在3000-4000萬噸的增量。
國際鋼鐵協會(IISI)近日預測,2006年世界各地成品鋼材的總需求繼續強勁增長。雖然增長的重點地區在中國,但世界的鋼的總需求預計增長7.3%達到10.87億噸。但5月份世界粗鋼產量達到1.041億噸,同比增長9.3%。1~5月份累計粗鋼產量4.907億噸,同比上升7.1%。世界今年年度粗鋼實際產量很可能接近`12億噸。其中中國粗鋼產量將突破4.1億噸。
在世界的其它地區,國際鋼協預計2006年鋼的需求增長率為大約4.7%。將超過3300萬噸。
2、世界鋼材市場正是在需求增長的趨勢中,演繹鋼材市場供需關系變化的趨勢。
2002年前的十幾年間世界市場總體上在低谷中震蕩,典型觀點是:世界鋼鐵是夕陽產業。2002年以后,請大家想一想,當眾多發展中國家走上經濟振興道路時,世界范圍的工業規模和城鎮建設對鋼的需求將是怎樣一個情景。
印度正臨近一個尷尬的轉折點。在接下來幾周里,這個國家將首次成為鋼鐵凈進口國,而且鋼鐵供應短缺不會是暫時現象。鑒于印度經濟一派繁榮景象,其國內鋼鐵需求今年將增長10%,根據中國的經驗,今后幾年印度很有可能鋼鐵需求增長超過10%。而新的供應至少4年之后才能跟上。印度的鋼鐵進口量每年最高可能達到500至700萬噸,約占該國3500萬噸年消耗量的五分之一。到2010年,印度至少需要增加2000萬噸產能才能跟上目前需求。從行業最大私企塔塔鋼鐵(Tata Steel),到國企巨頭印度鋼鐵管理局公司(SAIL),幾乎每家國內生產商都啟動了大規模擴張計劃。由于鋼鐵投資周期較長,直到2010年印度國內首批新產能發揮作用之后,這種狀況才能緩解。問題是這種現象對經濟走上快速發展軌道的世界區域經濟具有普遍意義嗎?東南亞、中亞、南美和非洲今后會產生相似的現象嗎?實際上印度這種現象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已經出現過。不過那時世界鋼鐵產能過剩,中國鋼鐵進口每年都有幾千萬噸。由于美國、歐洲和日本已經經歷了本國鋼鐵消費的高峰期,特別是經歷連續幾年世界鋼需求的快速增長和當前世界鋼的價格再次沖向歷史新高,使國內沒有多少過剩產能,2004年世界主要鋼出口國日本出口3480萬噸,俄羅斯出口3040萬噸,烏克蘭出口2820萬噸,德國出口2730萬噸,比利時和盧森堡共同出口2350萬噸。預計2006年上述國家的鋼材出口量不會有太多增加。在這種背景下,世界鋼材市場今后某一個時期會出現供不應求嗎?
如果市場價格和供需平衡保持的較好,象今年目前的走勢,由于需求快速增加的市場機會增多,總體價位水平扁高,市場的相對平穩期可延長。盡管4季度國際訂貨需求會放緩,美國的庫存也在增加,不過,5月末的庫存仍然低于去年同期。中國這輪價格會影響亞洲和國際市場走勢,即使價格沖高回落,供需平衡關系和價格走勢的調整時間也將變短。而不是2002年以前市場雖然也呈現不規則的周期性波動,但總體是在低價位中波動。國內外鋼鐵市場長期在低谷中徘徊,這就是當前國際市場走勢與2002年以前的重要不同。
二、2006年下半年仍有希望保持良好的進出口態勢
國際鋼材市場需求增加,價格上升的景氣走勢,需要通過進出口態勢演變來調控國內外鋼材市場的供需平衡,進而影響中國國內市場走勢。今年以來,我國仍然保持良好的進出口態勢。這對緩解國內市場階段性供需平衡關系和價格穩定是一個重要的支撐。
在地球上同時出現旱、澇災害也是自然現象。因此完全有可能出現區域市場發展的不平衡,出現國際與國內市場的不同走勢。如果國際市場穩定,則國內可能呈現波動走勢。而這種波動一定意義上也是國際市場對國內市場一體化關聯影響與國內產需平衡矛盾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情況至少在目前和今年會看得很清楚。因此不能簡單的認為國際市場走好,國內市場就一定走好。
中國鋼鐵工業經過這輪投資發展,基本完成了技術裝備現代化的改造,其產品的現代化只是個時間問題。面臨世界性鋼鐵需求增加,價格高位攀升,中國鋼材進出口態勢也面臨歷史性的新演變趨勢。出現了以產頂替進口,進口減少,出口增加,特別是高技術含量鋼材產品出口增加的總趨勢。
如何認識中國出口增加需要把握幾個基本觀點
1、世界鋼的年度需求增長3000萬噸以上。把握這種趨勢機遇,發展中國鋼鐵企業與世界各國的鋼鐵合作開發;以內需為主,適度擴大國際市場的鋼鐵貿易也是對世界鋼鐵經濟發展的貢獻。中國保持適度量的鋼材凈出口符合世界鋼材市場一體化發展趨勢和市場規律。這應該是我們對世界鋼鐵市場一體化發展趨勢的基本認識。
2、但是中國的鐵礦石、水、電力等環境資源條件和復雜的國際鐵礦石市場環境決定了中國不能走出口導向型的鋼鐵工業發展道路。應以滿足內需為主,當前擴大出口的主要目標是調整國內階段性的供需平衡關系,促進當前國際與國內鋼鐵市場走勢的協調。正是這個基本經濟條件決定了中國鋼鐵產量的增長要同中國鋼鐵需求實際增長的幅度相適應。今年這種國際市場環境有利于中國鋼材市場進出口態勢的好轉。但中國鋼材出口不可能長期擴大下去。國內的資源供需平衡還需要國內鋼廠的努力來維護。
3 、中國鋼鐵企業把握機遇,繼續發展,要實施走出去的戰略,秉承合作雙贏的方針,到未來潛在需求較大的地區,開發鐵礦,建設鋼廠,從戰略上協調好當前適度擴大出口和長期上做好中國鋼鐵產業在世界市場一體化中的合理布局關系。
現在的問題是,下半年能否保持良好的進出口態勢。先看看這個世界各地鋼廠熱軋卷板出廠價格變化圖。
國際市場需求增長。盡管面臨反傾銷的壓力,但是從美國商務部放寬俄羅斯鋼材進口條件看,平衡美國國內鋼材市場的需求和穩定價格仍是主要矛盾。目前中國鋼材市場價格仍比國際市場低100多美元。盡管國際反傾銷的貿易摩擦有增加的趨勢,但是同2001年世界范圍的鋼鐵貿易保護和反傾銷浪潮有市場走勢背景上的本質不同。4季度國際進口因需求變化有減少的趨勢,但是在國際市場多元化需求增加,價格上漲的市場走勢中,妥善處理和調整這些關系,下半年我國仍會保持良好的進出口態勢。
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主要是針對進出口平衡和履行入世承諾。實施這項新政策規定,主要影響鋼鐵企業的效益。鑒于目前的國內外鋼材市場走勢和實際價位水平差距,以及考慮國內市場的走勢,鋼廠不會放棄擴大出口的努力。對于進出口貿易商則可能產生較大的成本影響。面對下半年國內市場資源壓力有增無減的趨勢和一些鋼廠出口合同減少的現象,需要鋼鐵企業多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思考這些問題。從保持良好的進出口態勢,進而維持國內市場穩定的高度妥善制定合理的出口價格策略。做到這一點,相信對鋼材出口不會有大的影響。
三、今年我國經濟的良好運行態勢,拉動鋼材需求仍保持較快增長
盡管國家要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總規模,特別要控制過剩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調整投資方向和投資結構,但從調整結構,擴大潛在需求,穩定經濟的目標出發,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幅還會保持一個合理較快的增幅。這似乎在表明一個信息: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我國的投資結構將趨向合理,但加快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的力度卻沒有絲毫的減弱。
但是經濟過快增長和投資增速居高不下,已經對經濟的協調運行產生了不利影響。出現了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和投資結構不合理的趨勢。不久前中央提高銀行貸款利率目的是使過快的投資增長回落到合理區間。但是從目前的實際運行情況看,效果并不明顯。最近中央要對今年投資投資總額2.7萬億元的6.7萬個新建項目,重新進行審查。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要堅決停下來。這顯然是政府不想用一刀切的做法,而是有保有壓。下半年對投資增長的緊縮控制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政府對今年新開工項目審查結果的處理力度。
如果六月還保持前期投資高速增長態勢,則政策面有適度收緊的趨勢。下半年會出現合理調控狀態下的增幅適度回落。努力使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調整到合理較快增長的軌道上來。這對下半年鋼材市場需求增幅回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次信貸規模的適度緊縮控制與以前不同。所謂“窗口指導”一方面要把過快的投資增速調整到合理范圍,另一方面要觀察經濟運行態勢,要保持經濟的高位平穩運行,不要出現大的回落。因此經濟運行和投資增幅回落對鋼材市場需求增幅產生的影響是有限度的,但會使下半年鋼材市場需求狀況弱于上半年。
冷靜對待房地產市場對鋼材需求的影響
今年以來我國投資較快增長對鋼材需求的很好拉動作用主要來自于城鄉建設和固定資產投資。而房地產投資一直呈現增幅回落的態勢。1-5月全國房地產投資增長23.2%,增幅明顯低于上年同期。
長期以來以高檔商品房引領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理論和實踐已經使我國房地產市場進入了歧途。百姓購買普通住房價格居高不下,房奴的吶喊已經強烈地反映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圍繞百姓小康住房的社會發展目標所展示的許多重大社會經濟關系至今還沒有理順是產生這一問題的癥結所在。比如世界發達國家對解決普通百姓購買住房都有系統的政策補貼,而我國幾乎沒有;土地是人民的,可是百姓住房用地任憑政府部門失責和經銷商共同把地價抄得很高再疊加在普通百姓住房價格上。這是一個嚴重的政策失誤。這種GDP的增加沒有社會經濟意義。對于普通百姓購買住房用地價格的合理性很可能是今后我國解決普通百姓購買住房補貼政策的主要內容。但是對于這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解決至今仍沒有取得突破;最近國務院關于解決房地產市場突出問題的“國六條”雖然表明我國解決普通百姓住房問題,促進房地產市場結構協調健康發展向正確目標逼近了。國務院有關部委在貫徹這個決定中也表現了前所未有的堅決,但是無論圍繞百姓住房市場所展示的許多重大社會經濟關系的理順,尚需要時間,還是目前在房地產市場所產生的震蕩影響,都說明,作為一個調整過程,目前的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的趨勢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改變。許多房地產商在建筑面積不超過90平方米的房屋數量不低于70%的指標控制新開工條件下,紛紛推遲了新項目建設開工。這會影響當前和下半年建筑用鋼的需求。但是新一輪的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決不是抑制房地產開發投資。人們預計幾個月后,我國城鄉建設中的普通百姓住房強制性建設會有一個快速增長時期。
四、鐵礦石漲價的談判結局進一步增加了鋼鐵企業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的風險
鐵礦石談判從一開始就不是簡單的價格談判,而是談判雙方圍繞鐵礦石價格所展示的不合理經濟關系進行的實力較量。也許正是這個實質性內涵,談判一開始就成為國內媒體關注的熱點。2005年2月國際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71.5%,已經給有礦和無礦的鋼鐵企業拉開了每噸鋼材幾百元的成本差距。在去年底和今年初,當世界鋼鐵市場價格陷入低谷中時,中國已經出現34.4%的鋼鐵企業虧損。這種虧損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鐵礦石不合理的高價格超過了一些鋼廠的承受能力。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歐洲和世界鋼鐵企業家發出了鐵礦石沒有理由不降價的呼聲。處于暴利狀態下的鐵礦石價格本應隨鋼材價格周期性回落適當下調,減輕或合理分擔鋼鐵企業的市場風險。但是現行的鐵礦石期貨價格機制卻無視鋼鐵企業的成本壓力,價格非但不回落,還要繼續上漲。這就是中國鋼鐵企業反對鐵礦石漲價的原因。
一年來,國際鐵礦石市場的供需關系并不緊張,印度、巴西和國內鐵礦石現貨市場的價格都呈現下降的趨勢。但是國際協議鐵礦漲價的形勢卻一直很嚴峻。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現貨市場價格盡管下降,但仍高于長期協議價格。二是今年國際市場鋼材價格走出低谷后呈現快速上漲的趨勢,增加了鐵礦石供應商漲價欲望。三是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壟斷著世界市場74%的鐵礦石供應,而中國大量進口增加,進口渠道單一,對三大鐵礦石供應商有很大的依賴度。關于這一點,連日本東京的市場分析人士也認為,巴西和澳大利亞三家公司的鐵礦石供應量就占到了國際市場的74%,如此高的壟斷程度必然沒有多大的外力能夠牽制這些礦業巨頭的行為。
蘭格鋼鐵在去年4月就對媒體說:“鐵礦石供需關系并不緊張,但漲價的形勢非常嚴峻。2006年鐵礦石價格仍存在漲價的風險”。不過,反對鐵礦石漲價和談判中必要的妥協不是一回事。在今年曠日持久的鐵礦石談判中,確實存在審時度勢,采取靈活策略,把握談判商機問題。但是鐵礦石市場復雜的壟斷背景和風險趨勢是當前鐵礦石降價難的癥結所在。
有人認為這次鐵礦石漲價對鋼鐵企業的影響不大。這種觀點是有害的。如果鋼廠人也持這種觀點,很可能再次陷入戰略被動,明年鐵礦石談判也很可能重蹈前兩次談判結局的覆轍。重要的不是鐵礦石價格的一次漲跌多少。它給涉“市”不深的中國鋼鐵企業沉痛的教訓和企業戰略思考的成熟是比這次漲價打擊更寶貴的東西。
現在看來最重要的是采取切實有力措施,鼓勵中國有實力的投資公司和鋼鐵企業實施走出去的戰略。秉承合作雙贏的方針,到發展中國家合作開發鐵礦資源,建設一流的鋼鐵企業,既促進所在國的經濟發展,又多途徑拓寬鐵礦石進口渠道,降低對三大鐵礦石寡頭的依賴度。使自有進口礦占有相當的比例,逐步形成國際開發,市場進口和國產礦石比例協調的鐵礦石多元化供應渠道。只要年度增量突破國內需求增量,鐵礦石市場談判的態勢就會發生變化。鑒于目前國內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低,中型無礦鋼鐵企業居多,資金市場不完善,缺乏國際化經營經驗,解決這個問題要拓寬思路。鼓勵投資公司和鋼鐵企業合作股份投資,形成整體的資金優勢。擺脫目前鐵礦 石價格上漲,企業成本競爭力下降的局面。
這次鐵礦石漲價中國經濟要多支付超過100億元的代價。從整個鋼鐵行業來講,把中國每年3億噸鐵礦石的市場需求優勢轉換成市場開發優勢,改善鋼鐵產業安全環境,這個風險收益要遠遠好于鐵礦石漲價風險的代價。
實際上在鐵礦石漲價預期等因素支撐下,鋼廠已經大幅提高了鋼材的價格,但是受近期國內鋼材市場價格震蕩下跌影響,鋼廠的成本,特別是建筑鋼材的成本上升壓力仍然存在。
五、控制新產能釋放和以銷定產仍是維護下半年鋼材市場穩定的重要影響因素
盡管上半年的1-5月鋼產量增長了18.6%。由于出口因素的平衡,實際國內市場鋼材資源總量增長為15.32%。從上半年國內市場價格不斷攀升的走勢和社會庫存不高,鋼廠合同比較好的情況看,上半年國內市場供需關系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下半年鋼材市場需求增幅會弱于上半年,出口雖然會保持良好的態勢,但出口增勢很可能減弱。在2006年我國仍然面臨新產能投產高峰期壓力情況下,控制新產能釋放和以銷定產仍是維護下半年鋼材市場穩定的重要影響因素。
2003-2005年我國粗鋼產能增量要高于鋼材產能增量。這反映了鋼鐵生產線建設整個過程的規律,也預示著軋機產能建設的后期壓力。其中2005年粗鋼產能增量超過鋼材產能增量2600萬噸,去年國內鋼坯產能過剩,不得不依賴出口。今年鋼坯出口下降,說明這種情況出現了一定的好轉。
2005年國內新建成長材軋機產能1500萬噸。所以目前國內除了少量民營企業還在建長型線材軋機外,其它企業很少上馬此類項目。2006年計劃投產的長型材產能為1100萬噸。很顯然,無論2005年的新增產能,還是2006年的預計新增產能,都低于實際產量的增幅。長材軋機的產能擴張速度將明顯下降。雖然我國長材生產并沒有擺脫過剩的壓力,但是實際產能過剩的壓力已經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是近期鋼材市場價格震蕩下跌,社會庫存增加,需求有所減弱的趨勢再次提醒鋼鐵企業,在這種市場態勢中更要控制產量增長的幅度,要做到以銷定產,支持市場走出目前的困境。
我國板材市場的供需平衡關系長期以來是建立在國產和進口的基礎上。2005年我國板、帶材項目投產力度開始加大。當年新建成的板帶材產能近3300萬噸。2006年國內計劃新增熱軋材產能則達到5200萬噸。其中新增板帶材產能3900萬噸。同時,國內還將投產1000萬噸的冷軋機組產能,200萬噸冷帶軋機,330萬噸鍍層板和100萬噸涂層板產能。熱軋卷產能去年是增長2390萬噸,今年還要有2300萬噸的增長。
2006年仍然是我國板材產能建設和投產的高峰期。從一季度鋼鐵企業投資比去年同期略有小幅增長看,今年的力度很可能保持去年的投資水平。很顯然,在目前國內板材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的條件下,在建的新增3900萬噸板帶材生產能力,依靠以產頂進,依靠出口,依靠國內需求增長,也很難完全消化年度新產能投產高峰期形成的市場資源壓力。今年1-5月板帶材產量累計7158萬噸,增幅為25.1%增速明顯加快。
目前一些大鋼廠的合同基本飽和。同時,中厚板、熱卷和冷板生產都加大了向擴大出口和品種鋼轉移的力度,增加了鋼廠的直供量,有的鋼廠還削減了協議量,盡量減少普碳板資源的市場壓力。盡管鋼廠的努力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調控新產能投產和緩解新增資源的努力究竟多大程度上能緩解板材市場階段性的資源壓力目前還存在很大的變數。這將直接影響以后板材市場的走勢變化。
(關鍵字:鋼材市場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