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國內首艘兩千噸級新能源集散兩用運輸船“東興100”在長興華能電廠正式交付并投入運營。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參加交付儀式。湖北東湖實驗室、華能(浙江)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湖州市交通運輸局、市港航管理中心,以及市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到場。
該船由湖北東湖實驗室與華能(浙江)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聯合發起、湖北東湖新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實施、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設計、湖州港口船業有限公司建造。
“東興100”船長62.7米、寬12.4米、型深4.1米,滿載排水量2270噸、最大載貨量1800噸,最高航速16公里/小時,船只整體結構強度相較于傳統船舶提升30%以上,控制系統也實現了自動化。在船舶左右兩個電池倉內,3400千瓦時的磷酸鐵鋰電池排列整齊,中央空調實時調解電池周圍環境溫度,從而保障電池性能最優化。
該船采用湖北東湖實驗室馬偉明院士團隊國際領先的直流綜合電力系統核心技術,大容量磷酸鐵鋰電池組供電、永磁推進電機直接驅動螺旋槳,具有高效率、零排放、無污染、低噪聲、低運營成本等優勢。相較于傳統機械推進船以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輸出模式,“東興100”運輸船以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額定效率達93%,靠岸充電效率達96%。
據介紹,傳統機械推進船的熱效率大概只有30%,按照每年60個航次測算,“東興100”每年可運節省燃油10萬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60噸,運營成本是傳統機械推進船的五分之一。
“東興100”新能源運輸船交付后,將在“華能江蘇太倉港華能浙江長興電廠”電煤運輸專線上開啟運營,單趟滿載航行里程達300公里,計劃每年運煤10萬噸。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實施,內河運輸業面臨綠色轉型新需求,新能源船舶發展正迎來重大機遇。“東興100”在長落戶并交付運營,將成為推動綠色水運發展的重要“名片”,引領內河綠色船舶的發展方向。
(關鍵字: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