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鎢鉬金氧化礦綜合利用技術已應用到內蒙古流沙山鉬礦,建成了國內第一條規模化的氧化鉬鎢礦高效綜合利用生產線。”7月6日,在全國有色金屬礦業大會上,中國地質科學院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研究員曹耀華說,“這項技術對于其他地區或礦山的鎢鉬氧化礦綜合利用具有推廣價值。”
內蒙古流沙山鉬礦是一種氧化程度高、難利用的鉬鎢金共生礦,屬于中型鉬礦床,以鉬為主,伴生鎢和金。在礦石特性上,氧化程度高,部分鉬礦物的氧化鋁大于80%;伴生鎢儲量大,鉬鎢呈類質同象共生,選礦分離困難;礦石中的有價元素性脆,易泥化,嵌布粒度較細;由于伴生金,開發時需要考慮金的綜合回收。
曹耀華表示,在技術方面,目前國內外還沒有系統的、可直接用于鉬鎢氧化礦利用的工藝流程。
“鎢鉬金氧化礦綜合利用技術成果在關鍵技術方面,采用鉬鎢混合浮選技術、改進的‘彼德羅夫法’加溫浮選技術、高壓浸出-鈣法沉鉬、鉬精礦氰化提金及鎢鉬合金制備等,實現了鉬、鎢兩種資源的綜合利用。”曹耀華說。
據悉,這項技術成果還包括鉬鎢氧化礦特效捕收劑EP-12、EP-13,推動了鉬鎢氧化礦選礦技術的發展。曹耀華認為,該技術不僅建成了國內第一條鉬鎢氧化礦綜合利用生產線,是一項技術創新,而且有效解決了鎢鉬分離技術難題,也是一項鉬鎢伴生礦的綜合利用方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