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企業面臨著新一輪被圍攻夾擊的浪潮。這一次揮著大棒踏浪而來的是澳大利亞,這也是繼美國和歐盟之后,第三個對中國光伏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的地區。
據路透社的消息稱,澳洲政府將在未來幾周內拍板是否要跟風歐洲和美國市場,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太陽能)面板征收反傾銷稅。在此之前,澳洲唯一的光伏面板制造商Tindo Solar指控中國競爭對手,為搶奪客戶而以低于成本價出售產品。
江蘇省光伏協會一位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部分國家跟風歐美的做法有可能引發效仿效應,若更多家國采取限制措施,將令中企面臨更大損失。
此風波緣于一年前的5月14日,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做出了并不“令人意外”的決定,向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組件和面板發起反傾銷調查。
根據此次對中國進口光伏組件和面板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始作俑者Tindo Solar稱,中國光伏面板占澳洲面板市場的80%份額,澳洲光伏產業每年給中國制造商帶來的價值約為5億澳元(約合3.93億美元)。
在此之前,澳洲一度被中國光伏企業視為不錯的跳板——以此來規避歐美“雙反”大棒下貿易風險的新市場之一。
“雙反”包括反傾銷和反補貼。當進口產品以傾銷價格、或在接受出口國政府補貼的情況下低價進入國內市場,并對該國生產同類產品的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威脅的情況下,世界貿易組織(WTO)允許成員方使用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的合法利益。“雙反”調查主要依據WTO相關協定和成員國國內法。
澳大利亞對中國光伏產業的態度,顯然是緊緊跟隨歐美。澳洲政府反傾銷委員會在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面板進行了11個月的調查后,將在4月7日公布初步裁決,并在5月19日就是否征收反傾銷稅作出最終裁決。
對于此次跟風行動,澳洲政府反傾銷委員會對當地媒體表示,是為了弄清中國制造商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銷售問題的時候了。該調查在第一時間得到了Tindo Solar的支持。
這個目前來看只有一項“單反”的指控,相對歐美的“雙反”指控不那么嚴重,但從時間上看則對中國光伏企業非常不妙。對于剛剛看到希望的中國光伏企業,毫無疑問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如今,絕大多數的中國光伏企業還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盡管光伏業向外界釋放出一派春天的氣息,中國國內的光伏應用市場已經在高調啟動,17.8GW的政府光伏裝機計劃已經定下,光伏企業正在慢慢告別多年的虧損生涯,朝著好的方向前進。
但事實遠非這么容易。要讓地方政府上億元的財政補貼流入到企業帳戶上去,除卻繁雜的手續,更重要的是企業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而且活到可以拿到錢的那天。
不過,最近幾年,美國、歐洲和加拿大向中國光伏組件“雙反”,也激怒了靠上述中國企業過日子的歐美其它零售商和安裝商,這些零售商和安裝商依賴大量廉價產品來維持盈利。另外,對當地就業形勢亦是一個壞消息。
市場上也不乏樂觀者。作為中國第一個登陸納斯達克的光伏一體化企業,蘇州阿特斯(NASDAQ:CSIQ)相關人士表示,與歐美掀起的雙反巨浪比起來,澳大利亞此次行動在國內不會引起很大震動,“澳洲市場在整個中企出口國際市場的份額中不足一提,影響微不足道的。”他說。
但是,如果澳方認定中國企業具有傾銷行為,對于個別在澳洲出貨量較大的企業仍將帶來不小的麻煩。
同時了解到,就在半個月前,加拿大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組建和晶片“雙反”調查作出初裁,分別對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無錫尚德等多家中國企業征收9%-286%不等的“雙反”關稅,并將于今年6月30日前作出仲裁。
(關鍵字:光伏 反傾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