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經濟面臨越來越大的下行壓力將影響鋼鐵市場需求
鋼鐵行業利潤依然保持較高增速
但高處不勝寒。這張圖的經濟平衡關系告訴我們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位攀升,會利好經濟數字,在經濟景氣期間也會引發下游價格上漲,制造通脹壓力,刺激鋼鐵企業擴張。但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加條件下,只能增加下游成本壓力,增加經濟負面影響力,各行業間的利潤協調力量和市場關系就像一個經濟大網罩在鋼鐵行業的利潤頭頂。不可能長期持續是未來趨勢。
中國步入轉型期后一個重要特征是傳統制造業出現了全面產能過剩。四年前我曾寫專文說過,警惕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長期化。但現在問題是很多人看不明白,為什么進入8月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加。除了投資拉動,可以穩定經濟,但以來基建投資明顯問落,說明投資邊際效益,投資回報率減弱。
加快政府職能改革,真正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激發企業市場活力。同時,政府在職能轉變中要關注降低政府運行成本,其中僅事業單位改革就牽涉到3000萬人。關注中低收入群體的困難。在收入、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促進社會消費結構合理化來釋放社會有效需求,從而加快改善民生的步伐,從根本上釋放經濟活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說中國的改革正向基于國內消費的模式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解決關系民生福祉的這些消費領域的基本制度建設。中國經濟轉型發展階段性大趨勢特點與過去相比也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解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加所暴露的是體制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是中國歷經幾年轉型發展,到今年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的主要原因。只有深化政府體制改革,加快重大社會經濟利益關系失調難點的系統深化改革,才能破解這些系統難題,才能改善民生,才能釋放經濟發展活力,才能加快中國歷史前進腳步。但是中國要真正改革,調整利益格局的困難真的很大。不過,以改善民生福祉為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建立基本制度,調整百姓消費支出結構的需求側改革畢竟在醫療,安居,教育,政府機構職能改革中已經拉開了序幕。
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到今天暴露的這些難題。都是多年積累的老問題。而國內轉型經濟雖然大勢平穩,但正是這些問題的積累壓抑了經濟活力和潛在需求釋放,這也是增加經濟下行壓力第二個原因。
雖然中國經濟存在金融債務和上述許多問題,但要清醒,擁有全球最大的13億人口的國內最大市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已經達到78%。只要改善百姓消費支出結構,改善低收入群體相對貧困狀況,民生需求增長還是旺盛的。中國經濟沒有進入衰退期,而是進入了調整期。正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加,逼著經濟學家直面問題,研究有效系統的正確對策。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上述領域包括政府機構和職能改革已經在加快。我們不僅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更要走好中國歷史前進的腳步,只有這樣才能釋放中華民族的創造力,釋放巨大潛在市場需求,造福人民,才能讓中國經濟擺脫當前困難,創造進入長期較快穩定發展的新階段。
當前這種經濟下行壓力增加趨勢,將影響未來國內鋼鐵市場需求。正是伴隨這個過程,中國鋼材消費,特別是建筑用鋼總需求歷經高位波動后,預計明、后年會顯示出緩緩回落大趨勢,并將以常態化回落趨勢影響鋼鐵市場和鋼鐵行業。
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經濟下行壓力風險增加趨勢,政府不會放松投資力度,意在穩定經濟。特別是當前政府加大了投資力度后,這就決定了鋼鐵需求仍會保持短期高位穩定。由于產能過剩壓力短期不大,鋼廠和社會庫存仍在低位。特別是環保關停壓力仍刺激鋼價上漲,螺紋鋼價格遠遠超過了板材。近期鋼坯,螺紋價格沖新高后有所回落,但這種價格高位震蕩趨勢短期難以改變。
從我國投資回落趨勢,從熱軋卷板、冷軋板產量同比幾乎沒有明顯增加及河北鋼材產量緩緩回落趨勢也可以看出,補充增產產量幾乎都集中在建筑鋼材。這同去中頻爐產能變化和有統計的粗鋼產量增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這就預示著前幾年政府統計數字難以反映我國包括中頻爐在內的全部粗鋼產量和鋼材的社會表觀消費量。
中國去年鋼產量達創紀錄的8.317億噸,今年前三季度產量已達6.994億噸,同比上升6.1%。中國今年鋼鐵產量將超9億噸,創紀錄高位。這一方面顯示了淘汰中頻爐6千萬噸的產量轉移到有統計的鋼鐵企業,另一方面顯示了我國粗鋼高位波動,緩緩回落趨勢。總體看,環保關停并沒有影響全國粗鋼產量,特別是噸鋼近千元的高利潤正在刺激有優勢鋼鐵企業變相擴大產能,這是市場和資本運行規律在資源配置上起支配作用的結果。未來趨勢是供應在增加,而需求在減少。鋼價將呈現偏弱運行。
未來兩年中國粗鋼消費會呈現明顯回落趨勢
受固定資產投資回落影響,特別是建筑鋼材的需求會出現回落趨勢,甚至不排除明后兩年建筑鋼材總需求會出現明顯回落趨勢。兩年后需求回落,企業市場競爭加劇,而政府改革方向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市場決定優勝劣汰不可避免。那時中國鋼鐵企業的跨區域整合與重組一定會出現加快趨勢。
(關鍵字:馬忠普 鋼材 分析)